微服务边车架构详解(图文全面总结)

微服务边车架构

微服务架构边车是一种架构模式,常用于微服务架构中,用于扩展和增强服务的功能。

也称为“”边车模式,因为类似连接到摩托车的边车,从而得名。

如下图所示:

图片[1] | 微服务边车架构详解(图文全面总结) | 星尘资源网

模式将附加功能,比如:监控、安全、通信、数据转换等从主要服务中分离出来独立运行。

在微服务架构中, 通常被用来解决以下问题:

功能扩展和解耦,同时能够方便地添加、更新或删除功能,而不会影响主要服务的稳定性。

监控和追踪, 可以负责收集监控数据、分布式追踪数据和日志。

安全性增强,通过 ,可以将安全性功能如认证、授权、加密等,确保主要服务只需关注核心业务逻辑。

微服务边车架构原理

架构是一种常见的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应用程序的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拆分成两个独立的服务。

其中核心功能运行在一个主应用程序中,而非核心功能则运行在一个被称为 的辅助应用程序中。

图片[2] | 微服务边车架构详解(图文全面总结) | 星尘资源网

在架构中,这种分离可以让主应用程序专注于其核心任务,而辅助功能则可以独立于主应用程序进行升级、管理和维护。

例如:考虑一个微服务架构中的日志收集,在传统的方式中,每个微服务都需要负责自己的日志处理,这可能导致日志收集逻辑在整个系统中重复出现。

而在架构中,可以将日志收集逻辑作为一个独立的容器部署在同一个主微服务旁边,负责收集和传输该微服务生成的日志数据。

如下图所示:

图片[3] | 微服务边车架构详解(图文全面总结) | 星尘资源网

服务网格 Mesh架构图从上图可以看到,业务所有的流量都转发到服务网格的代理服务中。

承担了微服务框架基础的功能,包括服务注册与发现、负载均衡、熔断限流、认证鉴权、日志、监控和缓存加速等。

这样可以使每个微服务保持简洁,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集中式的处理,比如:如监控、日志收集、安全性、流量管理等功能。

总结来说,微服务边车架构是一种将主要应用程序功能与辅助功能分离的设计模式,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微服务架构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用于解决各种与辅助任务相关的问题。

以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