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随手一飞”被查150+起,8人被拘留:你以为的自由空拍,可能要付出真金白银
![图片[1] | “飞友”速递!无人机这样飞就违法了!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59617288713_0.jpg)
最近上海的几起执法通告像一盆冷水泼在很多人头上:公安机关查处了150多起未实名登记或未经批准在管制空域飞行的案例,周某等8人因为多次违规超高飞行已经被依法行政拘留,相关无人机也被没收。说实话,看到这些数字我心里翻了个身,我身边那种“天高任鸟飞、随手记录美景”的心态,可能已经和现实的法律代价发生了正面冲突。
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处罚严厉,而是风险真实存在。城市里建筑多、人员密集、航线复杂,一架失控的无人机可能砸到人、干扰直升机或影响机场运行,后果远不只是收到一张罚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法律已经把实名登记、申请批准、限高等规则写进了管理条例,法律和技术的边界正在从模糊走向清晰,疏忽就意味着承担后果。
![图片[2] | “飞友”速递!无人机这样飞就违法了!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59617288713_1.jpg)
说到怎么避免掉进“黑飞”陷阱,方法并不神秘,但必须有意识去做。首先要完成实名登记并携带登记凭证,起飞前应该查清当日的空域管制情况并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或指定平台报备,城市近郊尤其要注意高度限制,通常起飞高度不得超过120米。再者,借给别人飞、临时借用设备,也要明确责任归属,谁起飞谁负责,程序不能省。反正我是这么觉得,遵守这些流程不是繁文缛节,而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遇到检查时能证明你在认真对待安全。
我有个朋友小李,前阵子想去河边拍日落,他提前在手机上查看了空域信息并完成了实名登记,到了现场主动向巡查的工作人员出示了证件,虽然被要求改变起飞地点,但最终安全完成了拍摄并没有任何麻烦。相反,我隔壁的邻居小王觉得“拍个短视频不至于”,结果在高楼林立的路段飞行时被执法人员拦下,飞机被带走并面临罚款和行政拘留的风险,那一晚上他后悔得直咬牙。
![图片[3] | “飞友”速递!无人机这样飞就违法了!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59617288713_2.jpg)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和监管并行是大势所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城市管理、公共活动和重大节点上,执法会更加细致,技术上也会推行更严格的远程ID与电子围栏限制。对个人用户而言,提前把合规操作变成习惯,比事后花时间、金钱去处理麻烦要划算得多。
如果你经常使用无人机,操作上有几件事可以立即执行来降低风险:完成实名登记并保存凭证,出发前检查当天的空域和限高规则,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或平台做好报备,飞行时保持目视内飞行并远离人群和机场,给设备装好地理围栏和最新版固件,遇到检查要配合执法并如实出示材料。商业用途或大型拍摄还应提前申请相应许可,别把风险留到最后一刻。
![图片[4] | “飞友”速递!无人机这样飞就违法了!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59617288713_3.jpg)
说到底,这事既是法规问题,也是社会责任问题。我们不能把“自由拍摄”当成逃避规则的借口,也不能把规则当成束缚创作的障碍。合规飞行既保护别人,也保护自己。你有没有在拍摄时被人制止过,或者差点遇到危险的经历?说说你的故事和你的做法,大家互相借鉴一下吧。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