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公认的税务筹划方法其实违规,第一个你可能正在用

这10个公认的税务筹划方法其实违规,第一个你可能正在用

Hey,我是子妍,今天我想和你聊点不一样的:有些流传甚广的“税务筹划”方法,其实藏着大风险。说不定,第一个你就中招了。

1. 发票冲账,你以为的“常规操作”最危险

“找发票冲成本?这是税务稽查的重点! 税务金四系对发票、资金轨迹、对方公司的状态,都能交叉比对。一旦被查到虚开,不仅补税+罚款,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2. 把工资拆分成绩效+报销

为了让员工少交点个税,会把一部分工资做成报销款,认为这样既“发”了钱,又省了税。 这本质是虚构交易,如果员工无法证明业务真实性,税务局有权不予认可,要求补缴个税和社保,公司还可能被处以罚款。

3. 用现金发工资来“隐身”

觉得银行转账留痕,用现金最安全?大量、频繁的现金交易本身就是监管重点。一旦被关联调查(比如员工后续维权或举报),公司很难证明自己合规发放了薪酬。

4. 故意把公司做成微利或亏损

长期微利、亏损的企业,反而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关注对象”。特别是那种常年收入几千万却利润为零的公司,你觉得税务局会相信吗?

5. 滥用税收洼地政策

如果没有真实的业务实质(比如人在上海办公,却把全部收入转到一家在偏远地区、没有任何人员和办公的个体户开票),这会被认定为虚开发票。

6. 把股东借款当作“万能钥匙”

股东从公司借钱,长期不还,又未用于经营,税务上会视同股息红利分配,要求你补缴20%的个人所得税。

7. 把个人消费直接计入公司账

把家里买包包、出国旅游的费用,让公司来报销?这相当于变相分红,同样面临被认定为股息红利的风险,需要补缴个税。

8. 故意混淆“劳务报酬”和“经营所得”

性质是由业务实质决定的,不是你自己选的。强行把劳务报酬包装成经营所得来避税,风险极高。

9. 用借款增资,注册完就抽走

为了实缴注册资金,找人过桥资金完事立刻抽回。这叫抽逃注册资本,不仅违规,发生债务纠纷,股东要在抽逃资金的范围内承担法律责任。

10. 盲目追求“最低税负”

一个好的财务顾问,应该帮你设计安全、可持续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让你“少交税”。因为那省下来的钱,可能远不够支付未来的罚款和滞纳金。

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对某个话题特别感兴趣,或者正面临具体的财税困惑,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