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周期的概念
在进入睡眠检测案例之前,让我们先对睡眠周期有基本的概念。
通常一个晚上的睡眠分为四至五个周期,每一个周期大约九十至一百分钟,会从浅眠慢慢往深度睡眠发展,然后再往浅眠发展,进入下一个周期。两个周期转换之间最容易醒过来。因此,半夜醒来后不用太在意,只要不让自己过度清醒,多半有机会继续入睡,对于整体的睡眠质量并没有太大影响。
人的睡眠中有五个不同的周期状态,分别是: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
入睡期:这个状态是从醒着开始,入睡时才会出现,昏昏欲睡就属于这一阶段。此时脑波开始变化,频率渐渐变缓,振幅渐渐减小,以α波为主。
浅睡期:第二阶段,开始正式睡眠,属于浅睡阶段。这时候脑波会逐渐呈现不规律的状态,频率与振幅忽大忽小,以θ波为主频率,大约在4~7Hz,另外穿插12~14Hz的频率。
熟睡期和深睡期:第三和第四阶段,属于沉睡阶段,这时不易被叫醒,脑波以δ脑电波为主频率,大约在1~4Hz。
快速转动期:这是第五阶段,脑波迅速改变,出现与清醒状态时相似的高频率、低波幅脑波,但其中会有特点鲜明的锯齿状波。睡眠者常会翻身,很容易惊醒,看似又进入第一阶段睡眠,但实际是进入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sleep,简称REMs)的睡眠阶段。此时除了脑波的改变之外,眼球会呈现快速跳动现象,如果将其唤醒,大部分人会说正在做梦。因此,REM就成为第五个阶段的重要特征,也是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根据。
(※前面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六十至九十分钟,均不会出现眼球快速跳动现象,故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sleep,简称non-REMs)。)
在整夜睡眠中,人们通常会经历四至五次这样的睡眠周期,循着顺序进行各种睡眠状态的变化,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熟睡期、浅睡期、快速眼动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
![图片[1] | 仪器篇 | 睡眠周期的概念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066383539_0.jpg)
睡眠周期会随着时间和年龄而有所改变。例如,快速眼动睡眠在周期中持续的时间愈来愈长,每晚最后一次可长达一小时,所以大多数的梦都发生在下半夜。再如新生儿的快速眼动睡眠占的时间最多,约占睡眠时间的一半。一般大学生的睡眠,浅睡期约占全时间的50%,深睡期约占15%,快速眼动睡眠则约占25%。老年人一夜中出现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约在18%左右。可以据此推论,婴儿的梦远比成人要多,老年人睡眠时做梦较少。
除了正常的睡眠模式外,根据睡眠检测系统的观察检测,发现人们有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一般可以分为入睡时间太长、睡眠总时数异常、浅眠比例过高、呼吸障碍比例过高、做梦比例过高等几种。以下分别叙述,提供大家做为改善睡眠的参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