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明:旅行笔记的一种写法

——推荐千篇的《布列塔尼游踪》

管外孙米倉回家,坐下吃晚飯,看了一篇《布列塔尼遊蹤》,正想說好,回头看看,才知道是这千篇兄写的文章,重新讀過。想到一个话题旅行笔记的一种写法。旅行笔记可以是攻略,指点后来者门径;可以是详解与探索,如九门胡同笔下细细琢磨敲打的人文历史;可以是走马看花的日志,给自己留下一个回忆的路径,也可以是江南和卿云的游记,写得类似于散文,人文风情,个人的感慨和低吟,很美。而千篇这种随笔更类似于大散文,大气磅礴,大开大合,胸襟又是一种开阔。

千篇只写了一片区域——布列塔尼半岛的一个海湾,不太熟悉的话,可以从地图上看看它东面的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大堂,以此世遗景点为坐标,找到与之遥遥相望的布列塔尼。英吉利海峡(加莱海峡)边很小的一块,却写出了大气磅礴的文章。

建议各位有空不要错过千篇的这上下两篇美文。真的是好,要放在电脑上慢慢地读。青春意气风发,完全没有老年人的暮气;一个个小的细节实打实地出来,不矫情而韵味隽永。像他喜欢喝的威士忌,色泽棕黄带红,清澈透亮,气味焦香,带有浓烈的烟味。

与文章相得益彰的是摄影上乘,构图也喜欢。点赞。开首一张插图,作者站在礁石上,衣袂飘飘,直指对岸的英伦。帅呆了,酷毙了。作者从布列塔尼半岛说起,打开话题后,突然一句“我有回到成山头的错觉”。老成而低回。

“可迪南古城的精魂却又不在这陈旧之中,因为造假做旧并不难,难得是千百年如一日的人文传承,难得是几辈人的富足闲适。人家的窗外是花团锦簇的,浇花的妇人是用微笑答谢游人的赞赏的;出门的老妪虽已弯腰驼背,银发却打理的一絲不乱,唇上是精心涂了唇膏的。就连那放学后凑在街头吸烟的女孩,看上去也那么雅致而无匪气的;就连那营生的小店主,也不似为逐利而急赤白咧的。我终于悟出了,古城的灵魂就是这世代而居生生不息的布列塔尼人,没了这样的人,迪南不过就是一堆破石头旧木头废铜烂铁而已,不是吗?”

这很余秋雨了。

“海子那脍炙人口的诗句,诱惑了多少中国小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只关心粮食蔬菜。天哪,上帝偏心,一个年轻的中国诗人,只是做了一个梦,天妒英才,你早早收了去,这么懒的法国人,你却让他们过了多少年这样的日子。”

这句转承得自然而贴切,没有高昂和急迫,没有浪漫而飞扬。

“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的秋天里,人们喂马劈柴,只关心粮食蔬菜,内不怕自己面朝大海的老屋被强拆,外不忧xxxx亡我之心不死,也没见谁做法国梦。秋天里,他们劈柴,因为他们只梦见冬天自己家的壁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面朝大海的房子,明天还会春暖花开。”

这是神来之笔。余秋雨也有这类遐想,他在《文化苦旅》中说到萨特,在萨特每天写作的咖啡馆里探访,看到法国人自有气场,不管旁边人干扰,转刺一笔,说起他身边中国文人间的窥视打探和嫉妒。这文章的气度胸襟没有千篇的开阔了。

千篇这《布列塔尼遊蹤》是我的范文了。赞赏并转荐给大家。

()

图片[1] | 吴晓明:旅行笔记的一种写法 | 星尘资源网

图片[2] | 吴晓明:旅行笔记的一种写法 | 星尘资源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