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吋光账单,别让生活再拧巴

人生如一张有期限的账单,若以平均寿命75年计算,总时长不过27375天。可仔细拆解便会发现,真正能由自己掌控、用于感受生活的时光,远比想象中短暂。

童年的无忧无虑是生命赠予的序曲,却也仅有十余年光景。待我们长大成人,开始为生计奔波、为责任忙碌时,睡眠又会分走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按照每天8小时睡眠计算,75年里用于睡眠的时间约25年,再减去15年童年,剩余的35年中,还需扣除每日通勤、工作、处理琐事的时间——如此算来,真正能全然属于自己,用来陪伴家人、培养爱好、享受宁静的时光,可能不足10年。这组冰冷的数字,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提醒我们:时光如此宝贵,实在不该浪费在拧巴中。

生活中的“拧巴”,往往源于与他人的纠缠。有人为了一句无意的评价辗转反侧,有人因同事的一点小摩擦耿耿于怀,有人拿他人的生活标准衡量自己的人生。就像邻居家的孩子考上名校,便焦虑自家孩子的成绩;朋友买了新车,就嫌弃自己的代步工具不够体面。可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本就不同,就像牡丹有牡丹的雍容,苔花有苔花的芬芳,强行与他人比较,不过是用别人的尺子丈量自己的人生,最终只会在无尽的内耗中错失自己的风景。

比与他人过不去更伤人的,是与自己较劲。有人为过去的一次失误反复自责,沉浸在“如果当初”的遗憾里;有人为未来的未知过度担忧,在“万一怎样”的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最近,我从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去年公司裁员时,小林丢了工作,此后半年他始终无法释怀,总觉得是自己不够优秀,既不愿投递新简历,也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直到某天他整理旧物,看到大学时自己在社团活动中意气风发的照片,才突然醒悟:人生本就有起有落,与其困在过去的失败里折磨自己,不如重新出发。后来他调整心态,凭借过往经验找到新工作,生活反而比从前更有干劲。

其实,真正的生活智慧,从来不是苛求完美,而是懂得与自己和解、与生活相处。就像傍晚散步时,不必纠结今天是否完成了所有工作,不妨抬头看看天边的晚霞;周末在家时,不用焦虑没有参加社交聚会,不如泡一杯茶,读一本喜欢的书。那些看似“无用”的时光,恰恰是滋养心灵的养分,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人生这趟旅程,没有回头票,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与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焦虑,在与自己的较劲中痛苦,不如放下拧巴,接纳生活的不完美,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去见想见的人,去做想做的事,去感受清晨的微风、夜晚的星光——毕竟,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是一份舒心自在的生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