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李青
国庆期间踏入甘肃的拉卜楞寺,这座曾在《天下无贼》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藏传佛教圣地,再次让我遭遇了熟悉的“高原下马威”——高原反应:胸闷憋气、心跳加速、头痛头晕。
![图片[1] | 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37706148_0.jpg)
位于甘肃南部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海拔3000米,对我这个“高原敏感体质”来说,一到 3000米就出现反应。回溯过往,20多年前九寨沟的首次高原反应险些出意外,让我初识其威力;后来玉龙雪山、青海塔尔寺的经历更让我摸清了自己的“底线”——尤其塔尔寺那次记忆深刻,虽海拔仅2700米,但因前一天刚从3000多米的山上下来,抵达时我只能瘫坐在寺门口,大口喘气、头部蹦跳着疼,心脏像要跳出胸腔,最终没能踏入寺内,直到返回西宁市区症状才缓解。
![图片[2] | 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37706148_1.jpg)
![图片[3] | 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37706148_2.jpg)
![图片[4] | 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37706148_3.jpg)
![图片[5] | 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37706148_4.jpg)
![图片[6] | 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37706148_5.jpg)
![图片[7] | 我在拉卜楞寺遭遇高原反应,幸亏有所预防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37706148_6.jpg)
这次拉卜楞寺之行,不适虽未消失,却明显减轻,这或许与我提前的“特殊准备”有关——我使用了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恩那度司他,一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它能促进红细胞生成。虽无明确研究证实其对高原反应有效,但从我的个体体验来看,或许是巧合,或许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要理解高原反应,核心得先明白其成因: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缺氧后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大脑缺氧会导致头痛甚至脑水肿,心脏缺氧会促使心率加快以代偿,肺部缺氧严重时可能引发肺水肿,若叠加劳累、饮酒等因素,还可能危及生命。有趣的是,高原反应的耐受度因人而异,有人在5000米海拔仍能跑跳,有人到3000米就难以承受,这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
面对高原反应,科学应对比“硬扛”更重要。从急救到预防,这些方法值得记住:
• 急性期处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吸氧,如今景区周边可便捷购买便携氧气罐,能快速缓解缺氧症状。
• 药物选择:目前FDA唯一批准用于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是乙酰唑胺,它作为利尿剂,作用于肾小管近端具有利尿作用,还可以减轻脑水肿,缓解不舒服症状。此外,有个案报道称促红细胞生成素(常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提前皮下注射可预防高原反应,国外部分高山运动员会使用,但因未获官方批准,且存在被违规用于提升运动成绩的情况,需谨慎对待。
• 预防关键:提前适应海拔是核心,坐火车、开车逐步登高,比飞机“直降高原”更易适应;抵达后避免饮酒、劳累、感冒;至于民间常用的红景天,目前缺乏科学证据支撑其效果,我的个人体验也显示无效。
高原反应的应对,终究是“预防大于治疗”。无论是像我这样的“敏感人群”,还是初次进高原的人,提前做好功课、科学准备,才能更好地享受高原风光,而非被不适困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