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0.jpg)
旅顺口医疗区 海潜科
高原反应是指到达一定海拨高度后(2700米以上),因空气干燥、紫外线照射、寒冷等变化,身体难以适应海拨高度而出现的气压差、含氧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主要症状为头痛、失眠、乏力,甚至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图片[2]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1.png)
近期,根据上级工作安排,第967医院有5名工作人员将赴海拨超过4500米的西藏某县医院完成为期半年的帮扶、帮建工作,这对从未去过高原的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很大的挑战。
如果能提前接受高原适应性训练,无疑会对他们即将开展的工作起到很好的帮助。
第967医院海潜科
![图片[3]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2.gif)
![图片[4]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3.gif)
第967医院旅顺口医疗区海潜科的空气治疗舱群中就有这样一个“低压舱”,可以模拟海拨8000米以上的低压环境,是大连地区极少能够开展此项训练的科室。
![图片[5]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4.png)
科室主动与医院卫勤处联系承担训练任务,为安全高效完成工作,科主任先后与原成都军区总医院和原沈阳463医院的专家沟通协商,确定了初步的模拟方案。
![图片[6]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5.jpg)
在充分做好各种预案的前提下
开始训练工作
![图片[7]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6.gif)
第一次适应性训练方案为:0米 — 3000米(60min)— 4000米(30min)— 4500米(10min),此过程中参训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症状,个别人员反应强烈,医护人员和氧舱技师全程观察参训人员状态,适时处理缺氧等不适症状。
![图片[8]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7.jpg)
在随后的训练中,不断增加低压环境下停留时间,经过11次高原预适应训练,最终达到0米—4500米(停留90min,同时增加适当运动)。参训人员对低压、缺氧环境的耐受力不断增强,出发前的最后一次训练,已无明显高原反应症状,同时也消除了对高原反应的“恐惧”心理。
![图片[9]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8.jpg)
通过此次任务,科室工作人员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也曾治疗过几例去高原旅游归来罹患轻度高原病的游客,经过1-2次高压氧治疗均获治愈。
温馨提示
准备去高原地区工作及旅游的人员,为安全起见最好先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如果从高原返回平原后出现“高原病”症状者,应尽早接受高压氧治疗,避免对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图片[10] | 预防“高原反应”的重要手段——低压舱适应性训练 | 星尘资源网](/wp-content/uploads/2025/10/1760441873459_10.png)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