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说了八百遍,他还是只盯着自己的KPI!

图片[1]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昨晚,一位做采购的朋友在群里甩出这句吐槽,两分钟内炸出三十多条“+1”。

图片[2]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几乎同一时间,特斯拉和松下把电池价格砍了12%,谈判桌上一滴口水都没浪费。

差别就在:特斯拉的工程师直接住进松下工厂,三个月把成本拆成零件给所有人看。

对方一抬头,看见的不是甲方,而是自己明天的排产表。

我把这事转给那位采购朋友,他只回一句:“咱公司能让销售去车间住三天吗?

图片[3]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答案写在他脸上:不能。

所以他的供应商还在用十年前的老剧本,一页页翻价目表,像给瞎子递照片。

MIT去年做了个实验,把人塞进fMRI,让他们轮流扮演甲方乙方。

机器显示,只要开始“假装我是对面”,前额叶就像被火烤的爆米花,噼啪乱响。47%的共情提升不是道德感化,是大脑硬件重启。

可多数公司舍不得重启。

图片[4]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杭州那个老小区以前也这样。

车位靠抢,抢得跳脚。

去年有人写了个小程序,让夜班护士、透析老人、开网约的邻居自己填困难,算法跑一圈,把固定车位切成动态拼图。

投诉量掉八成。

技术不神奇,只是让每个人先看见别人的时间表。

图片[5]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说回我自己。

前年代理一个法国童装品牌,工厂在绍兴,老板老周一口一个“老外不懂中国”。

我让他把微信头像换成法国买手的小孩,三天后他主动把交期从四十五天压到二十九天。

头像里那个金发娃,让他第一次想到“错过圣诞档期”不是邮件里的英文,是小孩没礼物拆的脸。

换位思考不是高情商,是低成本杠杆。

图片[6]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哈佛商学院让项目小组每天写“双重视角日记”,就三条:我咋想、他咋想、明天怕啥。

六个月后,他们的项目成功率飙了65%。

字数加起来不到一条微博,比改流程、换软件便宜多了。

可还有人纠结“怎么换”。

我整理了一张“立场交换矩阵”,就四格:我的底线、我的担心、他的底线、他的担心。

图片[7]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填完拍照发对方,十分钟后电话打进来,通常只剩一个分歧点。

剩下的都是情绪垃圾,谁也没空再翻。

微软Teams新上线“”,一键生成老板版、财务版、客户版三份PPT。

德试用它调停项目组内斗,半小时散会。

技术不新鲜,只是把“假装我是你”做成按钮,省掉脸红脖子粗的流程。

图片[8] | 在团队协作中,“换位”是凝聚力量、高效成事的粘合剂 | 星尘资源网

说到底,人类大脑早装好这套插件,只是被KPI蒙了灰。

下次再遇到“谈不动”,别急着加预算、搬救兵,先问自己一句:我有没有把对方的噩梦当成我的闹钟?

能把别人的闹钟调早一分钟,你的单自然先排产。

换位不是善良,是抢先一步看清对方的退路,从而堵住自己的绝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